文|小魚奶爸日記原創,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
認識的一位叔叔是丁克族,今年已經接近50了。但相對其他中老年人一地雞毛的生活,他顯得要先「仙風道骨」一些。
最明顯的就是特別隨性,想去哪裡就去哪裡,假期不是曬美食,就是曬旅遊打卡。
每每看到就會想,沒有孩子的生活,確實很羅曼蒂克,不用整日生活在焦慮和雞毛蒜皮之中。不過與此同時,看到我身邊的孩子,又覺得辛苦也是值得的。
丁克從上世紀80年代進入國內,對當時的國人而言是一種反常規的操作。
如今第一批丁克族已經步入中晚年,他們後悔了嗎?現實情況可能和你想的還真不一樣。
關於丁克族實際上,丁克一族也存在主動與被動之分。
比較典型的被動丁克是周潤發夫婦,由於經歷過失去孩子的痛苦,最終二人只能選擇不要孩子。
而典型的主動丁克是朴樹,他表示人生太苦,自己已經承擔著過來了。他知道,一個孩子如果要成長,必須受苦,但他不忍心。
而且,他也沒把握把孩子教育成一個人格健全的人,這個責任實在太重,自己的心理實在負荷不了。
對於那些被動丁克的人來說,這個決定儘管有些小遺憾,但也稱不上後悔。而對於那些主動丁克來說,很多人活在猜疑和流言蜚語之中,比沒有孩子的痛苦要更甚之。
總而言之,對於丁克一族來說無所謂後不後悔,只有覺得值不值得而已。
分析而關於丁克的看法,也各有各的道理。
有人認為隨性過一生沒什麼不好的,這才是最大的幸福,何必苦自己一輩子。
也有人評價說,丁克年輕時瘋玩,晚年才真遭罪呢!別人兒孫繞膝,他們就孤零零兩個老人,多寂寥呀。
更有人表示,選擇丁克就是自私!
其實不論如何,每個人有自己選擇生活的權利,大眾不應該用自己的看法去綁架他人。如果從中立的角度來分析丁克,就豁然開朗多了。
丁克支持者1)生而不養,亦或養不好孩子,不如不養
曾經看過一部電影叫《何以為家》,感觸很深。對於那些沒有足夠經濟條件生養孩子的父母,其實選擇丁克反而更是一種善良。
如今有很多人陷在越生越難,越難越生的循環里,他們認為孩子多就有希望,並且生育是自己的權利。
可這樣,對孩子是否不公平呢?
2)丁克並非自私
很多人認為生育是人類繁衍的本能和義務,這是件偉大的事,因而選擇丁克的父母都是自私的。
可這個問題,我們要放到全局來討論。
如果當前的社會現狀是人口銳減,那麼丁克的確是種自私;而如果在人口已經超過環境以及資源的承載力時,不停生育反而才是一種自私,丁克不是。
何況,並非生孩子才是對社會作出貢獻的唯一方式,比如選擇為舞蹈藝術付出一生的楊麗萍老師。
何況,這也沒影響他人,根本不應該被道德綁架。
3)丁克與晚年不幸福沒有關聯
見過很多子孫成群的老人,照樣沒有被孝順,生孩子與晚年幸不幸福,還真沒有關聯。
只要對自己的選擇負責,並享受於其中,就能擁有幸福的權利。
丁克反對者1)現實很骨感
曾經看過這樣一個真實事例,一位選擇丁克的老人60歲後失去了老伴,但由於身體健康,日子過得也還算滋潤。
可有一天,她突然就病倒了,偏偏還卧床,需要人照顧。家裡的小輩們都有各自的家庭,誰也沒辦法一直照顧她,這讓她的內心空落落的。
她表示,年輕時想的太不現實,以為可以睡一覺就再也醒不過來了,既不受累也不拖累別人。可如今生的這個病,長期卧床還需要人照顧,沒有人有這個責任和義務。
這麼想想,現實真的很殘酷。
2)養老院的門檻
大部分人選擇丁克,想的都是晚年住進養老院,但如今環境好價格又適中的養老院,實在太難得了。
價格低的護理人員少,根本照顧不過來,價格高的又住不起,這樣的現實問題也是必須考慮的。
選擇丁克的人年輕時可能還能掌控自己的生命,可一旦進入晚年,其實是很無助的,面對每況愈下身體和現實狀況,更多的是無能為力。
每個人最終都會經歷老死的步驟,但在生命最後的階段里,可能只有親生子女,才會盡全力挽留你。
丁克也必須考慮到社會情況,這確實是擺在面前的一道現實難題。
但不管怎麼說,人活一世,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活法的權利。只是希望,大家對於這種多元化的生活選擇能更寬容一些,不要隨意評價和吐槽。
二胎奶爸一枚,擅長兒童心理和教育領域,跟大家分享我的育兒心得~
「丁克就是自私,年輕瘋玩,晚年遭罪」,現實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樣
文|小魚奶爸日記原創,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
認識的一位叔叔是丁克族,今年已經接近50了。但相對其他中老年人一地雞毛的生活,他顯得要先「仙風道骨」一些。
最明顯的就是特別隨性,想去哪裡就去哪裡,假期不是曬美食,就是曬旅遊打卡。
每每看到就會想,沒有孩子的生活,確實很羅曼蒂克,不用整日生活在焦慮和雞毛蒜皮之中。不過與此同時,看到我身邊的孩子,又覺得辛苦也是值得的。
丁克從上世紀80年代進入國內,對當時的國人而言是一種反常規的操作。
如今第一批丁克族已經步入中晚年,他們後悔了嗎?現實情況可能和你想的還真不一樣。
關於丁克族
實際上,丁克一族也存在主動與被動之分。
比較典型的被動丁克是周潤發夫婦,由於經歷過失去孩子的痛苦,最終二人只能選擇不要孩子。
而典型的主動丁克是朴樹,他表示人生太苦,自己已經承擔著過來了。他知道,一個孩子如果要成長,必須受苦,但他不忍心。
而且,他也沒把握把孩子教育成一個人格健全的人,這個責任實在太重,自己的心理實在負荷不了。
對於那些被動丁克的人來說,這個決定儘管有些小遺憾,但也稱不上後悔。而對於那些主動丁克來說,很多人活在猜疑和流言蜚語之中,比沒有孩子的痛苦要更甚之。
總而言之,對於丁克一族來說無所謂後不後悔,只有覺得值不值得而已。
分析
而關於丁克的看法,也各有各的道理。
有人認為隨性過一生沒什麼不好的,這才是最大的幸福,何必苦自己一輩子。
也有人評價說,丁克年輕時瘋玩,晚年才真遭罪呢!別人兒孫繞膝,他們就孤零零兩個老人,多寂寥呀。
更有人表示,選擇丁克就是自私!
其實不論如何,每個人有自己選擇生活的權利,大眾不應該用自己的看法去綁架他人。如果從中立的角度來分析丁克,就豁然開朗多了。
丁克支持者
1)生而不養,亦或養不好孩子,不如不養
曾經看過一部電影叫《何以為家》,感觸很深。對於那些沒有足夠經濟條件生養孩子的父母,其實選擇丁克反而更是一種善良。
如今有很多人陷在越生越難,越難越生的循環里,他們認為孩子多就有希望,並且生育是自己的權利。
可這樣,對孩子是否不公平呢?
2)丁克並非自私
很多人認為生育是人類繁衍的本能和義務,這是件偉大的事,因而選擇丁克的父母都是自私的。
可這個問題,我們要放到全局來討論。
如果當前的社會現狀是人口銳減,那麼丁克的確是種自私;而如果在人口已經超過環境以及資源的承載力時,不停生育反而才是一種自私,丁克不是。
何況,並非生孩子才是對社會作出貢獻的唯一方式,比如選擇為舞蹈藝術付出一生的楊麗萍老師。
何況,這也沒影響他人,根本不應該被道德綁架。
3)丁克與晚年不幸福沒有關聯
見過很多子孫成群的老人,照樣沒有被孝順,生孩子與晚年幸不幸福,還真沒有關聯。
只要對自己的選擇負責,並享受於其中,就能擁有幸福的權利。
丁克反對者
1)現實很骨感
曾經看過這樣一個真實事例,一位選擇丁克的老人60歲後失去了老伴,但由於身體健康,日子過得也還算滋潤。
可有一天,她突然就病倒了,偏偏還卧床,需要人照顧。家裡的小輩們都有各自的家庭,誰也沒辦法一直照顧她,這讓她的內心空落落的。
她表示,年輕時想的太不現實,以為可以睡一覺就再也醒不過來了,既不受累也不拖累別人。可如今生的這個病,長期卧床還需要人照顧,沒有人有這個責任和義務。
這麼想想,現實真的很殘酷。
2)養老院的門檻
大部分人選擇丁克,想的都是晚年住進養老院,但如今環境好價格又適中的養老院,實在太難得了。
價格低的護理人員少,根本照顧不過來,價格高的又住不起,這樣的現實問題也是必須考慮的。
選擇丁克的人年輕時可能還能掌控自己的生命,可一旦進入晚年,其實是很無助的,面對每況愈下身體和現實狀況,更多的是無能為力。
每個人最終都會經歷老死的步驟,但在生命最後的階段里,可能只有親生子女,才會盡全力挽留你。
丁克也必須考慮到社會情況,這確實是擺在面前的一道現實難題。
但不管怎麼說,人活一世,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活法的權利。只是希望,大家對於這種多元化的生活選擇能更寬容一些,不要隨意評價和吐槽。
二胎奶爸一枚,擅長兒童心理和教育領域,跟大家分享我的育兒心得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