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能很多媽媽發現過自己的孩子有過這樣的情況,當帶著孩子去別人家做客,或者家裡來客人的時候,讓孩子叫人,孩子卻躲在你身後不敢說話,可能大人們會覺得這個孩子內向,不愛說話,所以也不會在意。
但是讓孩子學會禮貌待人也是為孩子好,可是孩子有時候的行為卻讓媽媽們摸不著頭腦。
小編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個案例,有位媽媽帶著四歲的女兒外出的時候,恰巧碰到了孩子的老師,於是媽媽就讓孩子說老師好,但是女孩死活不願意。這位媽媽也著急,因為女孩看見自己的老師都不去打招呼,會顯得是媽媽沒教育好,孩子不懂禮貌。但是女孩並不是見人都不理,平常碰到保潔阿姨也會打招呼。
看完這個例子,小編不僅要說一說這個女孩的表現了,其實小女孩是會跟人打招呼的,只不過要是突然看到熟悉的人,可能一時半會沒調節好自己的心情,而且她之所以跟那些保潔阿姨說話,可能是因為她們給孩子形成一種安全感,所以才會主動地打招呼。
所以說孩子對打招呼這件事情上,是有自己的標準的。也就是說,確認這個人能讓自己產生「安全感」,她才會和他打招呼。
其實不僅僅是例子中的女孩,很多孩子都會是同樣的心理,讓他們打招呼,必須得符合他們的要求,具體有哪些要求呢?
1、碰到老師不肯叫。
老師是她生活中最直接相關的人之一,而且還是會對她的行為作出評價的人,那麼「打招呼」這種事情就不那麼簡單了,孩子要說得符合要求,否則會被老師批評。也許媽媽們會疑惑:「就是叫聲『老師好』嘛,有什麼符不符合要求的?」其實還真有,比如:叫的聲音小了、語氣不夠肯定了,不熱情了,這些都是要求。
如果家長或老師在這方面比較認真,孩子就會面臨著這樣的評價,讓孩子在「打招呼」這件看起來很簡單的事情上,也無所適從。
所以,如果碰到一個要求嚴格的老師,孩子會沒有「安全感」,這個「安全感」體現在「自我認知、自我評價」方面。
2、對於「那些她認為可以放鬆和有安全感的人」,會主動打招呼。
其實大多數孩子都是很懂事的,而且孩子也能從直覺上判斷出什麼樣的人是無害的,所以當面對那些保安大叔等男性時,孩子就會產生「不要和陌生叔叔說話」的心理,但是保潔阿姨一般都時比較溫柔的女性,孩子看見了就會自動降低危險指數,因此就會主動跟她們打招呼。
3、熟悉了以後,會自然而然地打招呼。
熟悉是一個由不了解到了解的過程,在這個過程中,孩子會用自己的標準去判斷。當他認為「這個人」能讓自己有安全感時,她會自然而然地叫他。當然,不是全會叫, 只有確認有「安全感」時,她才會叫。
最後,關於媽媽擔心別人認為自己孩子沒教養的問題,在這裡小編想說的是,其實這絲毫不影響您孩子的成長,因為隨著孩子慢慢長大,她對社會的認知越來越豐富,對人的了解越來越透徹,她對生活有「把控感」了,「安全感」就會增強,也會越來越自信,您的這個憂慮將不復存在。
「打招呼」在孩子心中,是件大事情。小編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句話:「 先識人,再相信,路越來越寬;先相信,再識人,充滿風險;不相信,無路可走。」
別小看「打招呼」這件事情,對於一個孩子來說,它意味著「我承認你是一個可以信賴的人」。我們知道,大人是能做到「跟每個人打招呼,但並不會相信每個打過招呼的人」。但孩子不是這樣,因為孩子沒有自我防禦的能力,他必須依賴別人來保護自己。
孩子從一出生,最依賴的人就是母親,如果媽媽離開,孩子會有不安全的感覺,這個就是很多家長都知道的「分離焦慮」的表現。如果讓孩子跟這個人打招呼,就首先讓孩子先提前熟悉這個人,並且對他們產生信任。
另外,在「打招呼」這件事,有兩條注意事項,小編來給大家講講:
1、不要給孩子貼上「內向」的標籤
如果家長以「內向」為緣由來解釋孩子「不打招呼」的行為,更是對「內向性格不好」的認同。所以,小編呼籲各位父母,「不要給孩子貼上『內向』的標籤」,家長只要知道內向性格沒什麼不好就可以了,不必常把孩子內向掛在嘴邊。
其實孩子的最初「自我評價」來自於父母、同伴和老師。如果父母經常給別人說「我的孩子比較內向害羞」,以此解釋她不打招呼的行為,雖然父母的面子是照顧到了,但她在內心裡就會認為自己是個內向的孩子。我們知道,人是有自我暗示的,如果孩子已經認為自己內向了,那麼就會愈發向著內向的個性方面發展。
補充:研究表明,極端內向和極端外向的人是很少的, 大多人居於內向和外向之間。因為內向和外向各有優劣之處,人會隨著自己的成長慢慢地調整自己的性格,使自己的性格盡量居於內外向的中間區域,既能專心做事,又能適應外在環境的變化。這就是不要給孩子「內向心理暗示」的根本原因。
2、不要逼孩子跟人打招呼
「逆反心理」是我們家長都知道的,越是強迫,孩子就越逆反。那麼小編就給大家分享幾條小妙招:
首先,在孩子面前,主動和別人打招呼,樹立榜樣。因為身教勝於言傳,自己做到了,做好了,孩子自己會「模仿學習」。
再者就是選擇一些關於「講禮貌」的繪本,和孩子一起親子閱讀。
其實在小編看來,別看孩子打招呼這件事,因為這是孩子學會講禮貌的關鍵時機。但是我們不能過早給孩子貼上內向或者沒有禮貌的標籤,應該根據孩子性格的實際情況去引導孩子,同時父母也要以身作則哦。
教孩子學會講禮貌,從「打招呼」開始做起
可能很多媽媽發現過自己的孩子有過這樣的情況,當帶著孩子去別人家做客,或者家裡來客人的時候,讓孩子叫人,孩子卻躲在你身後不敢說話,可能大人們會覺得這個孩子內向,不愛說話,所以也不會在意。
但是讓孩子學會禮貌待人也是為孩子好,可是孩子有時候的行為卻讓媽媽們摸不著頭腦。
小編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個案例,有位媽媽帶著四歲的女兒外出的時候,恰巧碰到了孩子的老師,於是媽媽就讓孩子說老師好,但是女孩死活不願意。這位媽媽也著急,因為女孩看見自己的老師都不去打招呼,會顯得是媽媽沒教育好,孩子不懂禮貌。但是女孩並不是見人都不理,平常碰到保潔阿姨也會打招呼。
看完這個例子,小編不僅要說一說這個女孩的表現了,其實小女孩是會跟人打招呼的,只不過要是突然看到熟悉的人,可能一時半會沒調節好自己的心情,而且她之所以跟那些保潔阿姨說話,可能是因為她們給孩子形成一種安全感,所以才會主動地打招呼。
所以說孩子對打招呼這件事情上,是有自己的標準的。也就是說,確認這個人能讓自己產生「安全感」,她才會和他打招呼。
其實不僅僅是例子中的女孩,很多孩子都會是同樣的心理,讓他們打招呼,必須得符合他們的要求,具體有哪些要求呢?
1、碰到老師不肯叫。
老師是她生活中最直接相關的人之一,而且還是會對她的行為作出評價的人,那麼「打招呼」這種事情就不那麼簡單了,孩子要說得符合要求,否則會被老師批評。也許媽媽們會疑惑:「就是叫聲『老師好』嘛,有什麼符不符合要求的?」其實還真有,比如:叫的聲音小了、語氣不夠肯定了,不熱情了,這些都是要求。
如果家長或老師在這方面比較認真,孩子就會面臨著這樣的評價,讓孩子在「打招呼」這件看起來很簡單的事情上,也無所適從。
所以,如果碰到一個要求嚴格的老師,孩子會沒有「安全感」,這個「安全感」體現在「自我認知、自我評價」方面。
2、對於「那些她認為可以放鬆和有安全感的人」,會主動打招呼。
其實大多數孩子都是很懂事的,而且孩子也能從直覺上判斷出什麼樣的人是無害的,所以當面對那些保安大叔等男性時,孩子就會產生「不要和陌生叔叔說話」的心理,但是保潔阿姨一般都時比較溫柔的女性,孩子看見了就會自動降低危險指數,因此就會主動跟她們打招呼。
3、熟悉了以後,會自然而然地打招呼。
熟悉是一個由不了解到了解的過程,在這個過程中,孩子會用自己的標準去判斷。當他認為「這個人」能讓自己有安全感時,她會自然而然地叫他。當然,不是全會叫, 只有確認有「安全感」時,她才會叫。
最後,關於媽媽擔心別人認為自己孩子沒教養的問題,在這裡小編想說的是,其實這絲毫不影響您孩子的成長,因為隨著孩子慢慢長大,她對社會的認知越來越豐富,對人的了解越來越透徹,她對生活有「把控感」了,「安全感」就會增強,也會越來越自信,您的這個憂慮將不復存在。
「打招呼」在孩子心中,是件大事情。小編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句話:「 先識人,再相信,路越來越寬;先相信,再識人,充滿風險;不相信,無路可走。」
別小看「打招呼」這件事情,對於一個孩子來說,它意味著「我承認你是一個可以信賴的人」。我們知道,大人是能做到「跟每個人打招呼,但並不會相信每個打過招呼的人」。但孩子不是這樣,因為孩子沒有自我防禦的能力,他必須依賴別人來保護自己。
孩子從一出生,最依賴的人就是母親,如果媽媽離開,孩子會有不安全的感覺,這個就是很多家長都知道的「分離焦慮」的表現。如果讓孩子跟這個人打招呼,就首先讓孩子先提前熟悉這個人,並且對他們產生信任。
另外,在「打招呼」這件事,有兩條注意事項,小編來給大家講講:
1、不要給孩子貼上「內向」的標籤
如果家長以「內向」為緣由來解釋孩子「不打招呼」的行為,更是對「內向性格不好」的認同。所以,小編呼籲各位父母,「不要給孩子貼上『內向』的標籤」,家長只要知道內向性格沒什麼不好就可以了,不必常把孩子內向掛在嘴邊。
其實孩子的最初「自我評價」來自於父母、同伴和老師。如果父母經常給別人說「我的孩子比較內向害羞」,以此解釋她不打招呼的行為,雖然父母的面子是照顧到了,但她在內心裡就會認為自己是個內向的孩子。我們知道,人是有自我暗示的,如果孩子已經認為自己內向了,那麼就會愈發向著內向的個性方面發展。
補充:研究表明,極端內向和極端外向的人是很少的, 大多人居於內向和外向之間。因為內向和外向各有優劣之處,人會隨著自己的成長慢慢地調整自己的性格,使自己的性格盡量居於內外向的中間區域,既能專心做事,又能適應外在環境的變化。這就是不要給孩子「內向心理暗示」的根本原因。
2、不要逼孩子跟人打招呼
「逆反心理」是我們家長都知道的,越是強迫,孩子就越逆反。那麼小編就給大家分享幾條小妙招:
首先,在孩子面前,主動和別人打招呼,樹立榜樣。因為身教勝於言傳,自己做到了,做好了,孩子自己會「模仿學習」。
再者就是選擇一些關於「講禮貌」的繪本,和孩子一起親子閱讀。
其實在小編看來,別看孩子打招呼這件事,因為這是孩子學會講禮貌的關鍵時機。但是我們不能過早給孩子貼上內向或者沒有禮貌的標籤,應該根據孩子性格的實際情況去引導孩子,同時父母也要以身作則哦。